吴京在暑期档推出的一( yī)部电影《再见,坏蛋》,首日票( piào)房低至 2.5 万元,创下近年来( lái)知名演员关联电影最差( chà)票房纪录。
上映了六天,票( piào)房只有 26.7 万元,不得不宣布( bù)撤档。
这部原本被寄予厚( hòu)望的作品,最终以惨淡成( chéng)绩草草收场,成为 2025 年暑期( qī)档最出人意料的票房“滑( huá)铁卢”。
吴京此次跌落神坛( tán),有分析认为是“硬汉”和“爱( ài)国”人设出现裂缝,导致观( guān)众反噬。
也有认为与吴京( jīng)过去的一些采访言论被( bèi)重新翻出有关,如“看不惯( guàn)我的戏别看”。
我基本不看( kàn)吴京的电影。从来不喜欢( huān)其煽情式的宏大叙事,也( yě)看不惯那副“我特么就怎( zěn)样怎样”的神棍气质。
诸如( rú)“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让( ràng)坦克压过你压过吗?”“我差( chà)点死过你死过吗?”“我能开( kāi)飞机会漂移你能吗?” 云云( yún)。
真正体现电影艺术专业( yè)主义精神的,是对艺术表( biǎo)达的坚守,对社会现实的( de)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价( jià)值的持续探求。
上述这种( zhǒng)肤浅、自负并具挑衅性的( de)表达方式,不是牛逼过头( tóu),就是傻逼过头。
如果这类( lèi)话很有意思,我们也可以( yǐ)反问吴京大师,狄更斯、司( sī)汤达、雨果、陀思妥耶夫斯( sī)基的代表作,你通读过几( jǐ)篇?
《再见,坏蛋》反映的是市( shì)井生活。吴京说这部电影( yǐng)“充满暖暖的正能量”,“即便( biàn)深处泥沼,仍能仰望星空( kōng)”。
这符合其一贯的骄矜和( hé)虚饰风格。

市井是未经修( xiū)饰的生活实验场,生存议( yì)题耗竭平民挣扎的力量( liàng),使得街巷像一面布满划( huà)痕的镜子,照出我们内心( xīn)都不愿承认的底色和真( zhēn)相:琐碎、粗粝、无奈、残酷。
为( wèi)了突出这部片子的正能( néng)量,吴京不可谓不卖力:担( dān)纲出品人,个人投资约 500 万( wàn)元,还客串了一个角色。
严( yán)肃市井题材的电影,关乎( hū)转型期社会中的分配正( zhèng)义与道德原则,烛照出现( xiàn)实的某些幽暗,从而“引起( qǐ)疗救的注意”。
而吴京这部( bù)电影率之于正能量,则必( bì)然要以加滤镜的方式呈( chéng)现现实生活,通过操演符( fú)像来编织乌托邦式的幻( huàn)境。
它要追求的特定艺术( shù)效果,是将无力的个体在( zài)面对异己式的社会结构( gòu)时所处的窘境加以消弭( mǐ),令观众寻求一种对现实( shí)“合理性”的沉溺。
正能量必( bì)须令受众短暂地逃离不( bù)堪言说的现实情境,想象( xiàng)式地实现现实中不可能( néng)实现的愿望,获得现实中( zhōng)不可能获得的体验,从中( zhōng)得到一种心理疗愈的效( xiào)果。
过去这种乌托邦得以( yǐ)建构的前提是,日子虽说( shuō)不上多么好,但还能凑合( hé)着往前过。
现今,物价上涨( zhǎng)、工资增长放缓、就业压力( lì)加大,这些正悄然影响和( hé)改变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huó)。
紧日子不再是一个模糊( hú)概念,而成为普遍性的日( rì)常体验。从街头巷尾的小( xiǎo)店关张,到年轻人所言的( de)“消费降级”,生计压力正在( zài)以不同程度渗入千家万( wàn)户。
与弱势群体所共有的( de)被支配、被排斥体验有关( guān),这种若隐若现的挫败或( huò)困顿体验,触发个体对正( zhèng)能量电影文本的不满和( hé)反思。
平民群体开始感到( dào),他们的现实处境与正能( néng)量叙事的美好允诺之间( jiān)开始出现差距甚至鸿沟( gōu),固有的艺术叙事已不能( néng)再为他们提供共情价值( zhí)和意义。
由此,个体试图指( zhǐ)认出吴京正能量电影这( zhè)个“他者”,进行否定性描绘( huì),从而将其原本的优势话( huà)语“降格”为不合时宜之物( wù)。
在这些无力拒斥“沉重现( xiàn)实”的虚弱个体看来,选择( zé)短暂地与某些正能量叙( xù)事“逃离”和“不合作”,这种行( xíng)动似乎天然蕴含着某种( zhǒng)反观现实的意味。
过去,越( yuè)是白天“搬砖”的人,“正能量( liàng)”越是“刚需”。如今很多人连( lián)砖都没得搬了。
直白一点( diǎn)说,不是吴京的正能量电( diàn)影不卖力,是很多人被现( xiàn)实生活锤老实了。
“不爱看( kàn)别看”,一语成谶。从《再见,坏( huài)蛋》开始,在吴京身上应验( yàn)。